新闻快讯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于霄副教授讲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法律人的影响与挑战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02        阅读量:

5月27日上午,山东大学法学院数字法治青年大讲堂第五讲于华岗苑顺利举办。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于霄副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法律人的影响与挑战”为题,做了精彩纷呈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法学院宋保振副研究员主持,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宋旭光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赵精武副教授与谈,共三十余名师生线下参会。、



讲座伊始,于霄说明了其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GPT)问题的由来。首先,于霄梳理了近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相关事件,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可能会引起的信息泄露、国家安全、人的替代、社会不稳定四方面风险。并结合插画师、律师等不同职业,具体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做什么。其次,于霄就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个经验模型,未来可以取代一切交互端,构建一体化用户模型。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AGI)是可以执行人类能够执行的任何智力任务的机器智能,这也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目标。再次,于霄指出人工智能将人类带入新世界。人工智能革命不同于前几次技术革命,它使人类进入算力时代;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元宇宙、新能源不同,它使人类处于递弱代偿衍存法则演运之中。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对部分行业完成了取代,并对法律、医疗、教育、视频制作、养老、无人驾驶等不同行业产生影响。最后,于霄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法治、道德、伦理的颠覆是巨大的,对不同部门法学科皆存在冲击,甚至可能对城市的形成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法律人应当积极学习,注重人工智能时代的价值塑造、知识塑造和精神塑造。



与谈环节,宋保振再次感谢了主讲人和与谈嘉宾对山东大学数字法治青年论坛的支持,对主讲人讲授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了法学研究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宋旭光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指出人工智能将会对法律服务业、司法和法学教育产生冲击。赵精武从生成式人工智能造成的信息茧房使人丧失部分权利、颠覆法律的存在和教义学研究,以及大大增加教育成本三方面,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影响。最后互动环节,于霄对参会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主讲人简介:于霄,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民法,上海市“晨光学者”,己出版专著译著10余部;在《东方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权威及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部分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摘,并有多项决策咨询成果得到国家级及省部级领导批示或机关采纳;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4项。


文 | 王莹

图 | 王莹

审核 | 郑智航 董雪梅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lawschoolwangzhan@163.com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邮编266237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    邮编250100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lawschoolwangzhan@163.com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邮编266237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    邮编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