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清华大学梅汝璈法学讲席教授冯象做客法学院,在逸夫法学楼316学术报告厅为法学院广大师生带来了主题为“千言万语搞法治——从莫言获奖说起”的精彩讲座,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武树臣主持报告。
冯象教授的报告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热点话题入手,透过莫言身份分析、获奖后舆论媒体的评价等信息,切入中国法治与普适价值这个核心问题。冯教授结合自己在国外的留学经历告诉大家,由于中西方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西方学界曾一度认为中国搞不好法治,对中国文化的价值也不认同,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莫言获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莫言获奖表明诺贝尔文学奖乃至世界对于自身所认定的普世价值的一种修订,也是对中国体制内文学乃至价值的一种承认。冯教授认为中国的法治在发展中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依旧是不断进步的,对此观点他通过民意法治的发展进行了说明。中国的民意法治已经初具规模,不管是拥护者还是反对者实际都是在服从法律的权威,即使网上的一些批评反对者也是认可法律的。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知识产权知识,通过盗版、三维印刷等案例,得出新经济兴起下,法律应该进行不断的修订。冯教授指出中国法治发展中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分别是忽略了21世纪互联网时代资本主义与法治的关系和忽略了中国自己历史传统与法治的关系。以中国特有的土地问题为例,他点出中国历史传统、尤其是社会主义传统与法治的联系,并且借助《圣经》中魔鬼试探耶稣的故事,深入浅出,让大家对此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冯教授认为法治的发展与伦理复建息息相关,有些方面与传统是无法割断的,多元化的法治下,书本上的知识与走基层实践所得是不同的,要考虑到区域、文化等不同。冯教授对中国法治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传统文化本身不是搞法治的障碍。各行各业都会走出一条路,但经济发展依旧是保证,经济的发展既可以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可推动法治进步,到时候中国的法律制度既不是大陆法系也不是英美法系,是与自己的传统文化相联系的真正中国特色的法治。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就足以昭示这一点,一定程度莫言获奖就是一个证明。”
互动交流阶段冯教授就法治文化重置、法律与宗教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整场报告中,冯象先生以行云流水般的语风,将各个问题自然结合起来;以举重若轻的方式,深入浅出的把深刻的理论问题讲的简单透彻。通过此次讲座,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冯象先生那种儒雅、谦虚的大家风范;那种轻松、易懂,以简单的语言阐释复杂的问题的名家风采。报告最后,武树臣教授对此次报告进行了全面深刻精彩的点评,支持法律是民族的和地方的,并鼓励同学们积极进行法律学习和研究,为中国法治建设做贡献。
冯象教授先后在昆明师范学院、北京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学习深造,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曾定居美国,从事知识产权与竞争资讯等领域的法律业务,并兼任哈佛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业余写作,有法学评论、小说诗歌若干。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梅汝璈法学讲席教授。在《南方周末》开有专栏,代表作有《政法笔记》、《木腿正义》和《创世纪:传说与译注》。
<1z9W3ress style="text-align: center">
1z9W3ress>
(文/刘爱静、杨腾;图/王行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