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山东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系列高端论坛第二期在华岗苑北苑举办。适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杨泽伟教授以“中国与联合之50年的回眸与展望”为题做了一场报告。本次论坛由法学院副院长张海燕教授主持,法学院院长周长军教授、黄世席教授、向力副教授、助理研究员田立参与了此次论坛。
论坛伊始,张海燕教授代表山东大学法学院对杨泽伟教授再次莅临山东大学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了杨泽伟教授对于山大法学院国际法领域师资力量的培养。
杨泽伟教授从历程、贡献、教训和展望四个角度讲述了中国重返联合国50周年以来的历程。首先,杨泽伟教授概括了中国参与联合国50周年的历程:分为学习观望期、跟跑适应期、主动有为期、积极影响期四个阶段。其次,杨泽伟教授指出重返联合国50周年以来,中国在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推动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国际法治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中国在联合国的工作也存在譬如对联合国立法司法机构的影响力低、有关规则制度话语权有限、对联合国预算影响小、采购占比低、输送人才明显不足等问题。
杨泽伟教授对此提出展望,他希望中国可以增强在联合国立法和司法领域的作用,深入展开对联合国内部关系法的精细化研究,培养并输送重要人才,并传播中国发展理念,推动本国发展和世界进步。杨泽伟教授高度评价了山大对于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认为其已走到了国内前列,并期望山大继续努力做出好的示范与榜样。
与谈环节,黄世席教授结合自己对于国际投资法、国际体育法的研究讨论了相关领域独立成学科的可行性。向力副教授以涉外法治人才的自我修养为切入点,阐释了学习并精通国际规则与推动国际规则变革对广大法律人的重要性。田立结合自己参与联合国考试的经历与体会,引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如何规范化嵌入国际法条约之路的思考。
论坛最后,周长军教授向主讲嘉宾再次致以诚挚感谢,山东大学法学院也将积极进行学科建设,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杨泽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法学博士、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首席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比较公法与国际法研究所访问学者、英国邓迪大学访问教授,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总主编“新能源法律政策研究丛书”(十三卷)和“海上共同开发国际案例与实践研究丛书”(九卷),独著有《国际法析论》(第四版)、《国际法史论》(第二版)、《主权论》、《国际法》(第三版)和《中国能源安全法律保障研究》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世界历史》、Journal of East Asia & International Law(SSCI)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十篇。
文/邢昌斌
图/孙英哲、杨林
审核/黄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