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0日,应山东大学高端论坛邀请,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左卫民教授就“诉讼爆炸的中国应对”进行了精彩报告。本场讲座由《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魏建教授主持,法学院满洪杰教授参加了讲座。
左卫民教授指出,实证法学是一种重要的法学研究方法,它从现实客观的数据出发,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从中抽象出核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左卫民教授通过实证研究,对比近年来各地区法院审理诉讼案件的数量、种类等数据,发现中国在司法审判领域正在面临“案多人少”的情况,即在诉讼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司法审判机关没有相应的司法资源去解决案件,导致司法机关承担着较大的办案压力。此情况在都会地区与非都会地区略有不同,并且各都会地区也存在较大差异。
左卫民教授阐述了出现“诉讼爆炸”现象的成因,如人口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诉讼数量上升的基数;诉讼费用的降低以及诉前调解机制的式微和公众诉讼权利意识的增强也导致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争端;律师参与度的增长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当前,对于“诉讼爆炸”现象的应对措施,主要是从增加司法工作人员数量、增加工作时长、提高诉讼效率、提高法官职业素养等。审前调解等机制对解决“诉讼爆炸”问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左卫民教授认为,诉讼爆炸现象在中国仍然会持续,并且需要建设一个多元解决纠纷机制去分流诉讼案件。
提问环节,左卫民教授针对同学提出的“能否用编程论武装实证法学”以及“数学分析方法如何与实证法学研究发生碰撞”等问题做出了解答。
魏建教授评议认为,诉讼案件数量的增加说明了中国法治的进步,同时也说明当今的中国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都越来越高。法学研究不能脱离现实基础,法学研究迫切需要实证方法进行推进。
主讲人简介:左卫民,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组部、人社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纠纷解决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实证法律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法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委政法委法律顾问等职。
文/乔宇
图/徐豪
审核/满洪杰
编辑/史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