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王人博教授讲述学术范式的转移——以个人经验为个案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30        阅读量:

2019年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王人博教授做客山东大学,做了题为“学术范式的转移——以个人经验为个案”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法学院副院长李忠夏主持,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教授门中敬出席了本次报告。

报告伊始,王人博教授讲述了本次报告的目的,在于告诉大家什么是学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术范式,在学术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因此,王人博教授通过讲述自己学术范式转变的过程,为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术范式提供了借鉴。



本次报告以王人博教授的学术经历为主线。王人博教授学术研究的范式从规范研究开始,与程燎原教授合作的《法治论》是其奠基之作。该书对于中国的法治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表达了一种规范研究的范式:通过对西方法治思想、法治制度的梳理,通过重述西方的法治制度表达了中国人对于法治的价值追求,从西方的法治模板中把握中国法治构建的尺度。在《法的中国性》中提出了“富强为体、宪政为用”的著名论断,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国宪政研究的根本追求。随后,王人博教授发现中国法学研究中缺乏概念的梳理,随后转向了概念史的研究。先后考证了民权、民主、宪法等概念,出版了《民权词义考》、《民主话语考论》、《宪法概念的起源与流变》等著作。同时,王人博教授发现中国古代对于“法”的领悟,无论是法家、儒家还是道家都是从“水”开始,而以往学者对于“水”的解释缺乏法治思维,于是通过文章《水——中国法思想的本喻》阐述了其对于“法”成熟的思考。

在对概念史、思想史做了系统研究之后,王人博教授学术范式又转向了文学艺术领域,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品评和对生活的思考,先后完成了《业余者说》和《你看我说》等著作。

门中敬教授在与谈的过程中,称王人博教授具有哲学家的智慧,史学家的洞察力,文学家的敏锐性和艺术家的风范,王人博教授的学术范式转移的经历表明了国家富强是学术研究的出发点,哲学是学术研究的指导,思考是学术研究的动力,对于社会、国家的影响是学术研究的归宿。



在互动环节,王人博教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在日常学术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指导,为同学们今后的学术研究指明了道路。



王人博教授,山东莱西人,当代中国著名宪法学者,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法论坛》主编。兼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主编。著有《法治论》《宪政的中国之道》《法的中国性》《中国的近代性》《你看我说——一个法学者的人间情味》等。





/王风瑞

图/金佳佳

审核/李忠夏

编辑/史志强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lawschoolwangzhan@163.com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邮编266237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    邮编250100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lawschoolwangzhan@163.com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邮编266237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    邮编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