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法学院在华岗苑北楼三楼中厅会议室举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选题与申报”主题学术午餐会。会议特邀吉林大学法学院李拥军教授进行分享。法学院副院长郑智航主持会议,学院部分中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参会交流。

会议伊始,郑智航指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衡量学校与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科研工作中必须攻克的关键课题。学院高度重视项目申报指导,老师们应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项目申报指导与交流平台,着力提高申报质量。
李拥军结合自身项目申报经验,从三个方面系统解析了申报要领:一是选题须立足基本理论,通过“问题意识”构建申报书逻辑框架;二是注重申报书的结构形式,建议采用“五段式”写作法实现内容的模块化与精准化;三是强调申报书与学术论文、专著的范式差异,重点突出理论创新与先行研究成果。他指出,可在分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指南、往年立项情况基础上把握项目申报论证的规律,从而提高申报成功率。
交流环节,李拥军对学院多位中青年教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论证进行了一对一的点评与沟通,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
最后,郑智航进行总结,对李拥军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对老师们的申报论证内容进行了补充评价。他鼓励申报教师应及早着手,细致梳理并吸纳专家意见,精益求精地打磨项目申请书,争取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中取得佳绩。
文 | 孙润泽
图 | 孙润泽
审核 | 郑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