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云上边会“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人权发展”在济南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30        阅读量:

9月29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和山东大学法学院共同承办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云上边会“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人权发展”在济南举行。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日本山口大学、印度新综合公立大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投资贸易委员会、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和中国港台以及大陆40余所高校和实务机构的四十余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智航教授主持,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院长周长军教授致欢迎辞。周长军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领域取得的成绩。周长军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为人权治理勾勒了清晰的发展前景,本次会议的举办,旨在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与分享的平台。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主题演讲环节。本环节由山东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黄世席教授主持,共二十四位学者发言。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道路,将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在人权保障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主任兼对外事务副总裁安娜•马林多格-乌伊教授认为,中国的减贫是人类减贫历史上最成功、最伟大的故事。印度新综合公立大学助理教授塞卡特·巴塔查里亚认为,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启发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只有获得发展权,每个人的个人人权才能够得到保障。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忠夏教授提出,中国宪法中的基本权利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核心,形成了完整的权利体系,基本权利实践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与会专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在把握世界发展潮流、人类命运走向上展现出的深邃智慧,为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白轲教授认为,当今世界出现一股逆全球化的趋势,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人权话语和人权治理提供了一个重要思路。日本山口大学石龙潭教授指出,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成为人权的“裁判官”,人权问题的泛政治化和异化,使人权沦为个别国家干涉别国的工具,不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人权发展。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红臻教授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全球治理体系必须以尊重和促进人的尊严和福祉为基础,尊重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尊重世界人权文明的多样性。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安教授提出,当今世界人权发展最大的障碍是霸权主义、对抗主义和单边主义,需要通过国际团结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埃里克·弗兰克斯教授认为,国际法现正在从纯粹的双边法律体系过渡到更加考虑集体利益的全球化法律体系,一些共有的理念和基础规则已经开始超越某一个国家的利益。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永和教授认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应当深度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积极推动国家间人权交流,构建中国特色的人权话语体系,提高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



部分与会专家围绕数字人权、环境人权、弱势群体人权等主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台湾地区清华大学的高铭志教授指出,工业先进化国家的碳关税制度将影响两岸制造业发展,两岸应携手共同应对国际碳关税挑战。江苏大学李炳烁教授讨论了农村留守老年人的精神权利保障问题。贵州大学宁立标教授探讨了能源转型中的国家人权义务。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张万洪教授分析了残疾人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迫切性。中国海洋大学于晓艺副教授以巴黎贝甜事件为例探讨了生命健康权角度的人权问题。四川大学周伟教授阐释了中国法院关于跨性别案例的裁判思路。



主题演讲后,山东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于向明致闭幕词。于向明代表山东大学法学院向线上线下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以及为论坛成功举办提供支持的各位朋友致以衷心感谢和诚挚敬意。于向明指出,中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下个月,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下一个阶段中国发展蓝图,中国的人权事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山东大学法学院与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将继续加强人权研究与人权交流,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权学科,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权法学人才,积极抢占国际人权舞台的话语高地。

近年来,山东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和山东大学法学院多次承办国际高端人权会议,以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为主题举办了多场高端论坛,在国内外人权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获得了学术界的高度认可。


文 | 何晓斌

图 | 何晓斌

审核 | 郑智航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lawschoolwangzhan@163.com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邮编266237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    邮编250100

版权所有: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lawschoolwangzhan@163.com

地址:青岛市即墨区滨海路72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邮编266237

          济南市历城区洪家楼5号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    邮编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