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法学院校友工作坊2021年第5期邀请到山东大学法学院1998级本科生、2003级硕士研究生、2008级博士研究生,山东财经大学合作发展处处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奇耀。刘奇耀校友以“法科学生的学业态度和职业选择”为题向同学们分享了个人求学和就业阶段的心路历程。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邹永厚作为与谈人参加了活动。
首先,刘奇耀以《山东大学堂章程》中所确立的“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为引,明确求学与自身、社会、国家有机统一的法科学业态度,大学法科学习要与世界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民族发展与全面依法治国、新文科建设与法学发展等三个维度紧密结合,拓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法科学业视野,开展法科的读书、学习和生活,并思考未来的职业选择。刘奇耀强调,法律是政经变化的因应,应当把握宏观的潮流与趋势,以及事物发展的内在机理,继而用法律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并寻找规律。他鼓励同学们要在人类知识体系中思考法学的功能,梳理西方和中国法学理论发展的不同脉络,面向实践,面向未来,运用法学专业知识但并不孤立的看待世界、国家和社会发展。
随后,刘奇耀就职业选择问题向同学们展开精彩分享。他认为虽然在学生阶段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但也应当提前思考职业规划的问题,这与学业规划也密切关联,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核心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专业方向为职业发展做好积累的历练。万变不离其宗,在校期间一定是要将读书向学作为青春主基调,通过不断积累、塑造和涵养,并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为走向社会工作做好最坚实的基础和准备,同时职业选择不应“定于某一点”,而是应通过不断的历练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他就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交流,希望法学院的学生要更新就业观念,职业选择更加多元,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类型。
最后,刘奇耀校友还与同学们以具体事例生动分析了90后、95后、00后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如何学会适应社会工作并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他反复强调,大学阶段是人生最单纯、最自由的阶段,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读书、读书再读书,勤奋、勤奋再勤奋,精神面貌要好,多一点理想主义,少一点功利色彩,为未来发展和人生旨趣留出足够的空间。在提问环节,刘奇耀对同学们感兴趣的时间规划、读博、就业等问题进行了详尽解答。
嘉宾介绍:
刘奇耀,山东大学法学院1998级本科生、2003级硕士研究生、2008级博士研究生,现任山东财经大学合作发展处处长、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负责学校理事会、校友总会、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工作,兼任山东财经大学法治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校团委书记。学生阶段曾参加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赴山西省灵丘县上寨中学支教,任山东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党支部书记、上寨中学副校长。
文/李成浩
图/闫雨萌
审核/邹永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