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生活 >> 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以律法之名,护青春之心 ——山东大学法学院“青春法心”社会实践团队在重庆、山东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1-08-01    作者:     来源: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同时,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不断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充分践行这一精神,山东大学法学院“青春法心”团队将着眼点放在未成年人法律意识与普法教育水平上,采取实地调研和问卷收集等方式,将城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对当前未成年人法律意识与普法教育水平做出基本客观真实地反映,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普法教育建言献策。

7月13日至7月22日,为社会实践的第一阶段,各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立足于所在地区,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模式展开,达到理解城乡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普法教育水平现状,传播法律内涵、影响力的目的。

本团队在重庆地区的具体工作由罗鑫昊同学负责。7月18日至7月24日,先后进行了活动宣讲、问卷发放、数据分析等一系列第一阶段的实践环节。为更好地深入基层,了解到最真实的一手资料,罗鑫昊同学选择了深入社区进行调查,在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前期沟通之后,7月19日,在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道旗龙路社区的会议室,罗鑫昊同学对20余位小朋友和社区的长辈进行了宣讲。从古代中国的法律渊源到近代中国的法律变革;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从多部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到一个个生动的司法案例……罗鑫昊同学点面结合,从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展开。在整个宣讲的过程中,听众们极其投入,宣讲到高潮时候,还有爷爷奶奶参与互动,结合自己的法律知识以及观看的法制节目进行补充。小朋友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并得到了耐心的解答。整场宣讲内容丰富详实、细致深入,环节紧凑,形式多样,互动性强,获得了良好的宣讲效果。

7月20日到7月22日,在宣讲的基础之上,罗鑫昊同学又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工作。发放问卷看似简单,其实也大有学问。在发放的过程中,罗鑫昊同学按照之前团队拟定的计划,制作了儿童版和成人版两个版本的问卷。在发放的过程中也尽量覆盖不同性别、年龄段以及不同学习工作背景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以增强样本覆盖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在线下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他还特地注意了维护样本的科学性——尽可能地提供更完整的解释说明从而使被调查者的意愿能够得到最准确的反映。

本团队在山东地区的具体工作分别立足于枣庄市和菏泽市,由支馨仪、张阳和刘东叙同学负责。在山东省菏泽市,张阳和刘东叙同学首先对调查对象开展相关的问题调查,向菏泽市农村部分学校发放调查问卷,并向当地村委会了解当地对于法律认识的实际状况。小组开展线下实际调研,以村委会为基点,向周围地区延伸,实现调查对象的可视化和广泛性。之后,小组通过归纳法和统计分析法,将调研中获取的访谈资料、问卷数据加以整理分析,进行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支馨仪同学所负责的山东省枣庄市,以峨山镇为核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对当地未成年人进行问卷调研,记录当地与普法教育相关的公告栏、宣传板等。累计收集有效作答问卷98份,其中未成年篇共计73份,成年人篇共计25份。同时对这些问卷的回答情况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制成相关统计表格,便于后期的深入研究。

综合以上实践内容,全体团队成员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虽然已经走过了千山万水,但仍然需要不断地跋山涉水。少年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依法治国方略不能忽视对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而拥有良好法律意识的少年儿童也是未来推动依法治国方略行稳致远的核心力量。同时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团队成员走出象牙塔,切实走进生活,理解“法”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对我国当前法律教育水平加深认识,更加激发团队成员学习法学专业知识的热情和动力。


部分问卷调研数据截图


文/支馨仪

审核/李道军